刚刚搬了一个关于内存条的文章,还有一篇关于硬盘的。
硬盘的英寸,不是指外壳的尺寸,而是硬盘盘片的直径尺寸。 无论是 2.5英寸的硬盘还是 3.5 英寸的硬盘,都是使用 SATA 接口。 1.1 3.5英寸 3.5 英寸的硬盘在 1984 年就已经诞生,直到在 1991 年出现首款容量为 1GB 的机械硬盘,3.5 英寸硬盘开始成为标准规格。 3.5 英寸硬盘的主流长度为 147mm ,宽度为 102 mm ,厚度为 26 mm ;不同产品的尺寸可能略有差别,但螺丝孔距基本一致。 3.5 英寸的硬盘大部分都是机械硬盘,所以其厚度和盘片数量有关。 1.2 2.5英寸 由于 3.5 英寸硬盘的尺寸比较大,因此在 1989 年就有厂商推出了 2.5 英寸的硬盘。 因为 2.5 英寸硬盘具有尺寸小、轻便和不需要太大的供电的特点,所以在其诞生后的 30 多年时间里一直都是笔记本电脑和移动设备的主流规格。 2.5 英寸硬盘的主流长度为 100mm ,宽度为 70 mm ;其厚度则有多种规格:5mm,7mm,9.5mm,12.5mm,15mm,大部分笔记本电脑都是只兼容 7mm 厚度的 2.5 英寸硬盘。 后来,固态硬盘开始占领 2.5 英寸机械硬盘的市场,在同样的空间内做到了与机械硬盘相同甚至更大的容量。 于是 2.5 英寸硬盘同时存在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其也兼容大多数设备。2.机械和固态
固态硬盘的速度比较快,适合作为系统盘和游戏盘来使用;但因为其损坏后难以修复所存储的数据,所以建议将重要的数据备份到机械硬盘。2.1 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简称 HDD,是比较传统的存储方式;虽然其速度远不如固态硬盘,但是硬盘损坏后能比较容易修复所存储的数据。 2.1.1 CMR和SMR CMR 使用的是垂直式磁记录技术,又称垂直盘。 SMR 使用的是叠瓦式磁记录技术,又称叠瓦盘。 SMR 是基于 CMR 发展出来的一种技术,虽然提升了容量,但是也降低了寿命和读写性能,因此除了特定的读写场景之外,不建议购买。 一般来说,只要商品页上没有明确标记为 CMR ,一般可以认为是 SMR . 提示:目前市面上几乎所有 2.5 英寸的机械硬盘都是叠瓦盘;部分旧硬盘可能是垂直盘,但旧硬盘的性能和寿命可能也好不了多少。 由于 2.5 英寸的机械硬盘在性能上远差于固态硬盘,且在价格和数据安全性上也没比固态硬盘好多少。 因此,建议使用固态硬盘替代 2.5 英寸的机械硬盘,重要数据可以通过网盘或 3.5 英寸的外置机械硬盘(垂直盘)等方式来冷备份。 2.1.2 转速 机械硬盘的转速一般有每分钟 5400 转和每分钟 7200 转。 转速大的,读写大文件更快,一般也更贵。 转速小的,不易发热,价格便宜,也能满足日常普通使用。 2.1.3 知名品牌及型号![]
2.1.4 空气盘和氦气盘 厂商一般不会标注空气盘,如果商品详情页没有写是氦气的,基本都是空气盘。 氦气盘会有更好的温度和噪音控制,但损坏后难以恢复数据,因此注重数据安全的建议选择空气盘。2.2 固态硬盘 固态硬盘简称 SSD,数据存储在闪存颗粒中。 固态硬盘的优点是尺寸小、读写速度快、没有噪音、抗震能力强;缺点是发热严重、闪存颗粒有寿命上限、损坏难以维修。 固态硬盘的好坏一般根据主控和闪存颗粒来判断。2.2.1 闪存颗粒
Flash 闪存颗粒分为SLC、MLC、TLC、QLC ;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固态硬盘都是 TLC 或 QLC 闪存颗粒,选购时建议 TLC 的。 买固态硬盘时,尽可能选择能生产闪存颗粒的厂家:三星、凯侠、西数、海力士、镁光、solidigm、长江存储(致态)。2.2.2 尺寸大小![]()
如上图所示,早期使用 SATA 接口的固态硬盘,为了能兼容 2.5 英寸机械硬盘的硬盘槽,所以其"外壳"尺寸大小和 2.5 英寸机械硬盘的一样。 后来,随着固态硬盘的普及,笔记本电脑的主板上几乎都是 M.2 接口的硬盘槽。 ![]()
如上图所示,M.2 接口的固态硬盘,根据宽度和长度分为:2230、2242、2260、2280、22110 ,目前 2280 是最常见的规格。 ![]()
如上图所示,M.2 接口的固态硬盘(2230、2242、2260、2280规格),也可以通过转接盒,在一些老旧设备的 SATA 接口上使用。3.协议、总线和接口**3.1 简介 协议(protocol):相当于设备的语言,不同设备之间的协议只有相同或相容,才能进行通讯、达成有效的数据传输。 总线(Bus):电脑主板上不同设备之间交互数据的通路(线路)称之为总线;总线在单位时间内能传输的数据量称之为总线的带宽。 接口(interface):硬盘想要和电脑的其他元器件交互数据,除了需总线作为媒介、协议作为沟通之外,还需要物理接口让硬盘能接入。 目前,常见的协议类型有:AHCI 和 NVMe ;常见的总线类型有:SATA 和 PCIe ;常见的接口类型有:SATA 和 M.2 3.2 接口的兼容图示**
如上图所示,SATA 接口的硬盘,只能使用 SATA 总线和 AHCI 协议。 M.2 接口的硬盘,既可以使用 SATA 总线和 AHCI 协议,也可以使用 PCIe 总线和 AHCI 协议,还可以使用 PCIe 总线和 NVMe 协议。 注意:M.2 接口最早是在 2014 年英特尔 9 系列的高端主板上才开始支持;所以选购固态硬盘一定要看主板是否兼容。 目前 14 寸笔记本只有一个 M.2 硬盘槽,15.6 寸以上的笔记本大多数有两个硬盘槽,部分新款机型是双 M.2 硬盘槽,早期的笔记本是 M.2 + SATA 硬盘槽。3.3 SATA接口概述![]()
如上图所示,SATA 接口分为两个部分,长一点的是供电,短一点的是数据。 目前几乎所有的 3.5 英寸和 2.5 英寸机械硬盘、以及 2.5 英寸固态硬盘,都是使用 SATA 接口。3.4 M.2接口概述 M.2 原名 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NGFF),是目前最广泛的固态硬盘接口,也是未来主要的发展趋势。 ![]()
如上图所示,支持不同协议的 M.2 接口有不同的插槽针脚分布,例如 B 插槽、M 插槽、B+M 插槽等。 ![]()
如上表所示,根据插槽类型,即可得知其所支持的总线类型;目前 M 插槽和 B+M 插槽的固态硬盘比较常见。3.5 总线与速度上限![]()
PCIe 总线的带宽还和长度有关,例如 x4 的速度是 x1 的 4 倍; SAS 是企业级服务器的总线类型 ![]()
由上表可知,根据硬盘使用的总线,即可得知其速度上限。 注意:硬盘的实际速度,还和硬盘自身的设计用料、电脑的总线类型及质量有关。原文链接:https://www.cnblogs.com/Javaer1995/p/1833802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