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D/希捷/东芝断供!集体涨价20%+交货等1年
2025年的存储圈,不是“缺货”,是“断供”。谁也没想到,压垮全球存储供应链的最后一根稻草,是AI推理。自9月起,西部数据、希捷、东芝三大HDD巨头集体掀桌子:价格狂涨15%-20%,近线硬盘交货期从几周飙到52周以上——等一块硬盘,要足足一年。这场史无前例的“存储荒”,不是短期波动,是AI倒逼产业换血的生死局。
HDD彻底崩了:三巨头联手涨价,云厂商200EB缺口填不上
HDD行业几十年,从没这么“嚣张”过。先是西部数据9月带头致函客户,直言“AI和云端对HDD的需求已经炸了”,所有容量硬盘全线上调价格,出货至少延迟10周;紧接着希捷、东芝毫无犹豫跟进,短短一个月,整个HDD市场价格涨了15%-20%,货架上的近线硬盘(Nearline HDD)直接卖空。
不是厂商想涨价,是真的供不上。一边是AI推理“激活”了所有数据:以前存着不动的“冷数据”,现在推理要频繁调、反复用,全变成了要实时响应的“温数据”“热数据”,HDD需求陡增到前所未有的量级;另一边是厂商自己“摆烂”:这几年压根没扩过HDD产线,磁头、马达这些精密部件产能卡得死死的,想临时增产都没辙,再加上镍、铝材等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成本压得喘不过气。
最惨的是云厂商,现在近线硬盘交货期超过一年。全球主要云服务商的HDD缺口已经达到150-180EB,乐观算也得有200EB——数据中心想扩容?先等一年再说。
涨价潮全面蔓延:DRAM涨12%,SSD也开始坐地起价
HDD一缺货,整个存储市场全乱了。内存率先遭殃,近一周DDR4 DRAM现货价格直接涨超12%,DDR5 16Gb也涨了8.5%,就算是国庆放假,渠道商的询单热度都没降过,现货市场一天一个价。
企业级SSD也没闲着,以前是HDD的“替代品”,现在成了“救命药”,价格自然水涨船高。闪迪已经对闪存产品涨价10%+,美光干脆暂停报价捂盘,三星更直接,提前通知大客户:第四季度要涨价。
更魔幻的是市场倒挂:以前Synology Plus 16TB HDD比西部数据WD Red 16TB贵,现在反过来了,Synology的反而更便宜——供需扭曲到这种程度,以前想都不敢想。
产业被逼着换道:HDD凉了,SSD成新主角,采购模式彻底改写
缺到极致,就是变革的开始。HDD的时代要过去了,QLC SSD成了唯一的解药。这种采用4bit/cell技术的SSD,最大容量能到64TB,比传统HDD能装多了;更关键的是,AI推理服务器侧重读取,QLC SSD的读取速度比HDD快得多,还能降低总拥有成本(TCO)——现在不是想不想换,是不换不行。
采购模式也被彻底颠覆。以前是按需采购,现在是“锁单抢产能”。超大规模客户直接找存储原厂签多年期协议,三星的下一代V9 NAND,还没发布就被订空了。这一下,中小企业更难了,本来就抢不过大厂商,现在连产能都被长期锁定,只能眼睁睁看着缺货。
四十年景气周期开启,国产存储的机会来了
这场危机,不是短期阵痛,是长达十年的产业红利。摩根士丹利直接放话:AI带动的存储供需紧张,景气度能延续10年,未来几个季度,存储价格还会出现多次两位数涨幅。TrendForce也预测,2025年第四季度企业级SSD合约价环比要涨5-10%——涨势根本停不下来。
对国产存储来说,这是最好的机会。国内DRAM龙头长鑫存储7月已经启动IPO,作为国内半导体的稀缺标的,它背后是中国30%以上的全球DRAM需求占比,而且2025-2029年中国DRAM市场复合增速能达7.6%,比全球还高——全球供应链卡脖子的时候,就是国产替代冲上去的时候。
说到底,这场存储危机,是AI时代的“存力补课”。以前大家只拼算力,现在才发现,没有足够的“存力”,再强的AI也跑不起来。从HDD到SSD,从零散采购到长期锁单,存储产业不是在调整,是在彻底换血。未来十年,谁能抓住SSD和国产替代的机会,谁就是新的行业老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