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苦弱,新物种机背鹭诞生
牛背鹭,鵜形目、鹭科、牛背鹭属,和白鹭夜鹭一堆鹭都是亲戚。
鹭科几乎所有的鹭都是围绕着河流捕鱼为生,只有牛背鹭是唯一的例外。
因为捕鱼抢不过其他鹭,牛背鹭离开了河流,去陆地上讨生活,改以昆虫为主食。
捕鱼虽然困难,但昆虫的重量远远不如鱼,能量低太多了,要吃很多只昆虫才抵得上捕一条鱼,而牛背鹭不仅捕鱼的能力比不上其他鹭鸟,捕捉昆虫的能力也远不如其他食虫鸟类。
对鹭科来说,抓虫确实不如抓鱼。
但能量这个事情,不止要看收入,还得看支出。
收入低一点没事,只要支出能大幅降低,那比较下来还是赚的。
所以牛背鹭选择了站在牛背上歇息,节约能量,依靠牛的来回走动惊动地面上的昆虫,然后捕食之。
这种做法让牛背鹭的能量利用率大涨,不用费力的到处寻找昆虫了,歇着等吃的出现就可以了,而对于牛来说,牛背鹭会帮忙吃掉牛身上的寄生虫,还可以充当牛的预警员,所以牛对牛背鹭站在自己身上一点都不介意。
可以依靠走动惊动地面上的昆虫,几乎所有动物都有这个能力啊,为啥牛背鹭就选择了牛呢?
牛背鹭选择的可不止是牛,牛背鹭选择的是所有大型食草动物。
在大自然界里,牛背鹭不止站在牛的背上,还会站在大象的背上。
站在马的背上。
站在羊的背上。
食草动物不吃鸟,需要鸟类来吃身上的寄生虫,而且需要不停的向有草的地方移动,而有草的地方就有昆虫。
所以牛背鹭会跟随所有的大型食草动物,站在它们背上等吃的。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人类把这种鸟命名为牛背鹭呢,不是所有大型食草动物的背上都会出现牛背鹭么?
确实如此,但牛背鹭最喜欢站在牛的背上。
因为在汉语覆盖的地区,农业高度发达,大型食草动物已经不多见了,基本只有牛羊马这几种。
而在这几种大型食草动物里,牛除了会到处走动之外,还被人类赋予了耕地的职责,会携带人类的工具不断的把地给翻起来。
这土地一翻可不得了啊,潜藏在地下的虫类数十倍于地面上,翻开土地后全部暴露出来了,这些都是不会刨地的牛背鹭平时很难吃到的。
把地刨开,对牛背鹭而言相当于当着小孩的面撕开拉条包装袋。
根据生物学家对牛背鹭胃容物的研究,牛背鹭食物85%以上为昆虫,其中有蠕虫、蝗虫、地老虎、金龟子、蟋蟀、白蚁等,另外15%为鼠类如黑线姬鼠,褐家鼠,以及少量的软体动物、蛙、鱼等。
你可以看到牛背鹭喜欢吃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在地面上很难逮到的,但如果翻开了地面那就会大量逃窜出来,但在能够飞行的牛背鹭面前跑的再快都没用,一旦失去大地保护那就会被牛背鹭全部吃掉。
所以牛背鹭特别喜欢跟着耕牛,人类带着牛干活的时候牛背鹭就在旁边等着吃。
而对人类来说,牛背鹭吃的东西全是害虫,如果没有牛背鹭的存在那自己就要辛辛苦苦把这些虫子蟋蟀老鼠什么的全部弄死,费时费力还灭不了几个,牛背鹭在旁边那就包一网打尽的,牛翻出来多少就会被牛背鹭吃多少,一个都跑不掉。
所以对农民来说,牛背鹭是益鸟,因此农民不伤害牛背鹭,不贪牛背鹭那几两肉,甚至还会保护牛背鹭。
数千年的农耕文明持续下来,牛背鹭出现了定向进化,从基因里就喜欢站在牛背上的牛背鹭活的很好,成功大量繁育,而从基因里就不喜欢和牛呆在一起的全被淘汰了。
所以牛背鹭最后成了牛背鹭,看见牛就立刻黏上去一起过日子。
原本也没什么,但随着农业时代的结束,工业时代的降临,耕牛渐渐消失了,人类耕地不需要牛了,因为牛耕地的效率太低了。
血肉苦弱,只能机械飞升。
人类选择了用拖拉机耕地,牛背鹭再也找不到牛了。
但牛背鹭适应的很快,短短几代就进化出了拖拉机鹭,特别喜欢跟着拖拉机。
既然耕地的肉牛没了,那就跟着耕地的铁牛吧,反正只要能把地翻起来就行了。
一头牛的背上一般只会站立一只牛背鹭,最多两只,第三只牛背鹭站上去就会被联手赶走,因为一头牛翻出来的昆虫有限,不够吃。
但人类的这个拖拉机一旦启动,就会大范围翻动地面,翻出来的昆虫数十倍于耕牛,几只牛背鹭根本吃不完。
所以现在一台拖拉机后面能跟着几十只牛背鹭,等着开饭。
而随着中国开始了大规模基建,牛背鹭开始逐渐喜欢上了挖掘机,常年跟着挖掘机出没在各个工地。
挖掘机那一铲子下去,同样相当于自助餐开席了。
为什么这些白色的鸟一直缠着挖掘机?
很简单,跟着挖掘机有饭吃,就那么简单。
现在都已经没有牛了,牛背鹭的称呼已经彻底过时,一开始被人改名为拖拉机鹭,但现在发现这拖拉机鹭也很喜欢跟着挖掘机,进化速度特别快。
所以就只有机背鹭的称呼还算勉强贴切点了。
在自然界生态圈里,像牛背鹭这种依附于其他物种的生物有很多,正常情况下只要依附的物种消失了那自己就会消失。
但是在耕牛水牛等消失后,牛背鹭在极短的时间内进化完成,成功打入了人类社会,成为了工地和农场的常客,一天到晚围着人类的机械不走了。
牛背鹭特有的“牛背平衡术”技能,如今丝滑的变成了“机械震动防抖系统”,可以牢牢站在剧烈抖动的人类机械上面。
牛背鹭的求偶舞也从牛背上面改成了挖掘机驾驶舱顶,可以让自己的振翅匹配120分贝的机械轰鸣。
在工地上,牛背鹭成了“工程鹭”,比施工员到场都准时,天亮就上工,挖掘机一启动发动机就立刻围上来。
要解决血肉苦弱,一般需要机械飞升,但牛背鹭跳过义体改造,和工程机械形成了共生关系。
从牛背到钢铁,牛背鹭最终进化成了机背鹭。
搭档了几千年的耕牛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迅速消失,但牛背鹭却在自然界里重新找到了自己的生态位,而且整个种群还更强大,数量更多了。
这是一个野生动物面临环境改变,进行了选择性适应的典型生物案例。
只要改变的快,那就永远都能在社会上找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所以我们平时不要固执,该变就要变,树挪死人挪活。
众生随缘而变,鸟尚知转境,人何以固执?